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关于在各族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决议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22 14:49:46  浏览:9410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关于在各族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决议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大常委会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关于在各族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决议


(2011年7月29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



  《自治区第五个五年法制宣传教育和依法治区规划》已顺利实施完成。为全面贯彻国家《“六五”普法规划》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的决议》,推动自治区《关于在各族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推进依法治区工作的第六个五年规划》的有效实施,为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提供法制保障,特作决议如下:
  一、加强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学习宣传。要突出抓好宪法的学习宣传,深入学习宣传宪法确立的国体、政体、根本任务、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等主要内容和精神,培育公民崇尚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权威的意识。突出学习宣传促进经济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反腐倡廉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强化以“反暴力、讲法治、讲秩序”和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为重点内容的法律法规学习,使法制学习宣传真正落实到支持和服务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各项工作中。通过学习宣传,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观念,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观念,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观念,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观念,增强各民族大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的观念。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形成人人自觉学法守法用法和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的社会环境。
  二、增强法制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法制宣传教育的对象是一切有接受能力的公民。重点是领导干部、公务员、青少年、企事业经营管理人员、农牧民、宗教人士和流动人口。广大公务员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宪法法律和地方法规,系统学习和熟练掌握与履行职责相关的法律法规,不断提高自身法律素质和法治观念,增强依法决策、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的能力。要完善并落实公务员法律学习培训制度,把法制宣传教育纳入公务员理论学习规划和各类干部培训机构的培训内容,增强公务员为民服务意识和法治观念,做全社会学法、守法、用法的表率。要根据青少年的身心特点和接受能力,结合道德品质教育和公民意识教育,有针对性地加强法制宣传教育,使青少年从小养成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事业单位和新经济、新社会组织管理人员,应当重点学习掌握与市场经济、经营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树立依法经营的理念,做到依法管理、合法经营、诚信守法。加强对农牧民群众的法制宣传,重点宣传与农牧民生产生活相关的法律法规,引导农牧民依法参与村民自治和其他社会管理活动,提高他们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能力。教育和引导广大宗教人士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不断增强爱国意识、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不断增强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的坚定性,不断提高抵制境内外“三股势力”利用宗教进行渗透破坏、维护宗教领域和谐稳定的自觉性。要围绕流动人口、社会闲散人员生产、生活及对法律的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法制宣传教育,积极提供法律服务,不断增强流动人口、社会闲散人员遵纪守法和依法维权意识,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三、进一步丰富法制宣传教育载体和形式。广播、报刊、电视等各类媒体要认真履行社会责任,通过开办法制栏目(专栏、专版)等,广泛开展公益性法制宣传教育,传播法律知识、弘扬法治精神。充分发挥互联网、移动通信等新兴媒体的特点和优势,开展便捷高效、形式多样的公民法律意识教育。要努力办好新疆法制网等普法网站,充分发挥政府网及门户网站在法制宣传中的重要平台和示范带动作用。要充分利用“12・4”全国法制宣传日、自治区宪法法律宣传月和各类法律法规实施纪念日,不断扩大法制宣传教育的覆盖面和渗透力。
  四、坚持法制宣传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深化法制宣传教育,推进依法治区进程,建设“法治新疆”。整合法制宣传教育资源,围绕自治区中心工作,深化“法治六进”(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进乡村、进社区),加大部门行业结合自身特点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和依法治理的力度。善于运用典型案例剖析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深入推进多种形式、多种层次的法治实践活动,用法治实践推动法制宣传教育、检验法制宣传教育的实效。要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认真总结经验,全面推进依法治区、依法治市(地、州)、依法治县(市、区)工作。大力开展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工作,鼓励公民参与公共管理,促进依法行政、依法管理和公正司法。
  五、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和依法治理的组织领导,强化保障机制。各级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各类组织和驻疆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都要高度重视法制宣传教育和依法治理工作,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要按照《自治区法制宣传教育条例》的规定,积极组织开展本部门、本单位以及面向社会的法制宣传教育。进一步改进工作机制,强化执法主体的法制宣传教育责任,加强各部门间的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要将法制宣传教育纳入各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政府目标管理,落实各级法制宣传教育和依法治理工作经费保障,并随着经济发展逐步提高。进一步健全工作机构,加强法制宣传教育队伍建设,配齐配强工作人员,有计划地抓好骨干培训,以适应法制宣传教育和依法治理工作的需要。
  六、加强监督检查,确保本决议的贯彻实施。各级人民政府要切实组织实施好规划和决议,把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落到实处。要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和依法治理工作的年度考核和阶段性检查,做好中期督导检查和终期评估验收,并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各级普法依法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强组织协调和督促检查,确保规划和决议的全面贯彻实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要通过执法检查、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以及组织代表视察、专题调研等形式,加强对法制宣传教育和依法治理工作的监督检查,保证本决议的贯彻实施。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印发《中央财政促进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

财政部


关于印发《中央财政促进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

财建[2009]22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

  为加快服务业发展,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央财政设立促进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为进一步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预算管理要求及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我们修订了《中央财政促进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中央财政促进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财政部

                      二○○九年五月二十六日





附件:



中央财政促进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7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搞活流通扩大消费的意见》(国办发[2008]134号)精神,为加快服务业发展,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中央财政设立促进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为规范专项资金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及其实施细则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专项资金坚持合理分配、着重民生、优化结构的原则。

  (一)合理分配。专项资金采取因素法与项目法相结合的分配办法,以因素法分配为主。

  (二)着重民生。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与居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民生类服务业。

  (三)优化结构。通过专项资金的支持,提高服务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品牌影响力,促进节能减排。



第二章 支持范围



  第三条 专项资金重点支持服务业的技术升级、设施改造、网点建设、系统平台建设、人员培训、公共服务等方面,支持的主要行业包括:

  (一)社区服务、副食品安全服务等与居民日常生活直接相关的服务业;

  (二)商贸流通业、商务服务业、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废旧物资及旧货流通体系、业务外包和电子商务等与生产流通相关的服务业;

  (三)市场信息服务、市场监测及预测预警、应急管理等公共服务业;

(四)财政部确定的其他需要支持的重点服务业。

  第四条 根据国家服务业发展总体要求和专项资金的使用方向,财政部会同商务部、供销总社等部门明确年度专项资金支持的重点。



第三章 支持方式



  第五条 专项资金采取以奖代补、贷款贴息和财政补助等支持方式。

  (一)以奖代补。为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对于能够制定具体量化评价标准的项目,采取以奖代补方式予以支持。在项目实施后,根据规定的标准,经审核符合条件的项目,安排奖励资金。

  (二)贷款贴息。对于投资规模大、能够获取银行贷款的项目采取贷款贴息方式予以支持。贴息资金根据实际到位银行贷款、规定的利息率、贷款期限和实际支付的利息数计算。贴息年限一般不超过3年,年贴息率最高不超过当年国家规定的银行贷款基准利率。

  (三)财政补助。对于盈利性弱、公益性强,难以量化评价不适于以奖代补方式支持的项目采取补助方式予以支持。项目承担单位自筹资金比例较高及地方财政给予支持的优先安排。



第四章 资金审核及拨付



  第六条 专项资金管理根据支持对象及方式采取因素法与项目法相结合的办法,具体由财政部会同商务部、供销总社等部门确定。

  第七条 按项目法管理的专项资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政部门(以下简称各省级财政部门)会同商务、供销等部门按照年度专项资金项目申报指南要求组织项目申报,经审核后报财政部。财政部会同商务部、供销总社等部门共同审核确定项目。根据审核确定的项目,财政部下达资金预算。

  第八条 按因素法管理的专项资金,通过以下程序确定:

  (一)财政部根据年度资金支持重点,按照各地相关发展指标并考虑地方财力等因素,将资金分配到各省级财政部门并下达资金预算指标,同时按国库支付管理的有关规定及时拨付资金。

(二)各省级财政部门会同同级商务、供销等相关主管部门制定资金使用管理具体操作办法,根据国家规定的年度专项资金支持重点和分配的专项资金预算指标,提出具体项目安排意见,在规定时间内报财政部、商务部、供销总社等部门备案后组织实施。

  第九条 财政部及省级财政部门可委托相关机构或组织专家对申报专项资金的项目进行评审。评审费用在专项资金中列支,按照不超过专项资金额度的1%掌握,从严控制支出范围。

第十条 各地可根据当地财力情况,安排资金支持服务业发展,并与中央财政专项资金统筹使用。

  第十一条 省级财政部门按照规定程序办理专项资金划拨手续,及时、足额将专项资金拨付给项目单位。

  第十二条 中央直属单位根据本办法的规定和当年专项资金项目申报指南向财政部申报,财政部按规定进行审核后,下达资金预算并拨付资金。

第十三条 专项资金的申报材料一般应包括:

  (一)专项资金申请文件;

  (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三)项目承担单位法人营业执照复印件,地税、国税登记证复印件;

  (四)申请银行贷款财政贴息的项目,需提供相关银行贷款合同和贷款承诺书等凭证;

  (五)项目承担单位相关资质证书复印件;

  (六)其他要求提供的材料。



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十四条  财政部、商务部、供销总社等部门对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不定期抽查。地方财政部门、商务部门、供销部门和中央直属单位应当加强对本地和本系统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和项目执行情况的监督和检查。
  第十四条 专项资金专款专用,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滞留、截留、挤占、挪用专项资金。对以虚报、冒领等手段骗取和滞留、截留、挤占、挪用专项资金的,一经查实,财政部将收回已安排的专项资金,并按《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第六章 附 则



  第十六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财政部印发的《中央财政促进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建[2007]853号)同时废止。

  第十七条 本办法由财政部负责解释。





李德一家人长期居住在涉案房屋内、户口在此、在本市无其他住房。李德之父亲向法院提起腾房之诉,案件的裁判将面临着李德一家人基本生存权能否得到保障的重大问题,针对民生类案件,最高人民法院反复强调,尊重和保障基本人权,这是司法钢性底限,也是宪法性权利,请二审本着人权第一的角度给予慎重考虑。

李德系公有住房的被拆迁安置人,身边还有未成年女儿李达,居住权是保障家人基本生存需要。

长期居住取得被安置资格:李德之父亲李达与母刘美结婚后,李达与刘美居住在李达的另一处公租房,李德居住在的涉案公有房屋内,1997年拆迁期间,李德搬至过渡房;1999年9月回迁楼建成交房时,李德依据拆迁安置补偿协议的规定,自始搬进涉案房屋,承担了装修、家具、电器等基本费用,十多年来李德一直维护管理此房,居住至今。
房改前后李德居住无变化:2002年公租房进行成本价房改,李德出资五万元购买,2003年5月28日取得标注“成本价”字样的“产权证”,产权人写为李德之父亲李达,李德居住状况未发生变化。
3、共居事实证明李德的居住权:拆迁前后,李德与父亲共居生活25年时间,李德之父亲曾有三次生病,每次住院都是李德守候在病床前,尽了赡养义务。1997年9,李德与房地产经营开发公司订立了《北京市城市住宅房屋拆迁安置补助协议书》,此协议第二条确定李德为被安置人员;第三条第2项内容确定“过渡期至1999年9月,过渡期满后安置到涉案小区施工号一号楼2门501房”。
4、遗产分割款不能改变居住权:李德得到的遗产分配款系刘美的权利转化,性质上不能吞并居住权,拆迁公有住房分配的居住权具有公益保障性质,是国家关于公房管理的特殊规定,与遗产分割的私权性质不能相提并论。
李德取得的遗产分配款,因李德的生父治病花销大部分钱款,生父自2005患食道癌做手术,现在也不能像常人一样生活,只剩半条命,李德无固定收入,该款用于维持生父的治疗和李德女儿的上学,手头所剩无几,无力购买房屋。

二、法律价值理念的判断问题:

案涉公有住房性质上是国家分配的一种福利:公正妥善的裁处房改房产权人与共居人之间的争议,必须以国务院房改配套政策为大前提,《国务院关于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决定》(十八)规定,职工按成本价或标准价购买公有住房,每个家庭只能享受一次,购房的数量必须严格按照国家和各级人民政府规定的分配住房的控制标准执行。《北京市职工购买公有住宅楼房管理办法》第3条、第4条规定,承租户购买公有住宅楼房实行限量,购房人购买承租公房按家庭人口计算。足见国务院及北京市政府规定,公有住房的销售对象是承租公房的整个家庭,并以家庭成员同意购买为前提,一个家庭只能享受一次,不是承租方个人。公有住房的出售对象具有特定性,明显区别于一般商品房买卖,公有住房的购房主体是城市承租公有住房的家庭成员,带有很强的政策性,这是公有住房的福利性决定的。房改的目标是建立以中低收入家庭为对象、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住房供应体系,《决定》规定向中低收入职工家庭出售公有住房实行成本价,解决住房困难,保持社会稳定和政治安定,减轻社会负担,房改房一般住用五年后可依法进入市场,在同等条件下,原售房单位有优先购买权、租用权,原售房单位已撤销的,当地人民政府房产管理部门有优先购买权、租用权。原审机械地以“谁取得产权谁就有权根据自己的意愿撵走非产权人”的思维极其错误,与国务院房改政府及保障困难家庭居住条件若干规定相背离。从《城市公有住房管理规定》第28条、《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城市公有房屋管理的若干规定》第12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19条的规定得到断定。李德之父亲的代理人辩称房证写谁名字,谁就有权让他人腾房,这样的说法于法有悖,原审坚持的裁判思路及价值判断错误,应予纠正。

北京高院关于居住权的司法批复:

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民一庭:你庭关于刘士奎与刘鸿宇、刘景、王立红财产权属纠纷一案如何使用法律的请示收悉。经研究认为,根据《城市公有住房管理规定》以及我国公有住房租赁、拆迁、出售的相关政策,承租、购买公有住房是国家分配给职工的一种社会福利,此种福利的享有人不仅包括承租人,还包括与其共同居住的家庭成员。因此,在本案中,刘毅享有诉争房屋的居住权,王立红。刘鸿宇作为刘毅的配偶和子女与刘毅同住亦属该房屋的共居人,刘士奎无权要求刘毅等腾房。刘士奎在以成本价取得该房屋产权之后,本应有权向刘毅收取一定的房屋使用费,但由于刘士奎与刘毅并未就房屋使用费达成协议,且双方之间不属一般意义上的房主房客关系,故对刘士奎请求刘毅腾房和补付此前的房屋使用费的请求可不予支持。对于今后的房屋使用费,双方但是人应通过协商确定,协商不成,可另行解决。--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民一庭对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民一庭请示的刘士奎与刘鸿宇、刘毅、王立红财产权属纠纷案的答复(2003年9月2日)

统一司法判例,后诉应遵从前案的审理思路:

东城区人民法院(2003)东民初字第182号民事判决裁判要旨:法院经审理认为段巍户籍一直登记在讼争房屋所在的19号,其经王淑英同意自1997年搬回讼争之房,此后长期在内居住生活,与王淑英即房屋承租人形成了共居关系,对该房应享有合法的居住权。故判决段巍对本市东城区板厂胡同19号王淑英承租的北房西数第二间享有合法居住权。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法院(2003)东民初字第00888号民事判决、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2003)二中民终字第04272号民事裁定: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法院经审理确认,公民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本案中,讼争方房虽由谢考进承租,但谢会来、德荣丽作为谢考进的共居人,对讼争房享有居住权,现谢考进让谢会来、德荣丽搬离,对此共居人谢会来、德荣丽明确表示不同意,且二人在本市无其他住房,并不具备腾房条件,故谢考进要求谢会来、德荣丽腾房理由不足,本院不予支持,据此判决驳回谢考进的诉讼请求,判决后谢考进不服,持原诉请求及理由上诉到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后撤回上诉。
类案的客观事实表明,诉争房由公房转为产权房,李德之父亲以较小的对价取得房屋产权,共同居住人李德不能成为房屋的所有权人,却没有明确放弃居住权,所以不能因此排斥李德及未成年女儿在房屋内的居住权利。

现共居人主张居住权,虽然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但是生存权是最基本的人权,宪法明确规定尊重和保护公民的基本人权,李德的居住权应受法律确认和保护,李德之父亲不让李德居住在房屋,事实上剥夺了其最基本的生存权。
从民事诉讼解决纠纷角度出发,妥当地实践定分止争、保障权益的诉讼目的,审判结果尤其是民事裁判的形成,法律效果并不只是唯一决定因素,在个案中社会效果不能忽略,我们不能直视更多的人无家可归而无动于衷,更不能在僵化司法理念指导下对此种形势推波逐澜,当面临制定法没有明确规定的情形,法官的裁量权限应当更多考量社会的正义与公平。
二0一二年四月二十日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